原油价格回落 下游商品做多仍待时机


     6月以来,强势美元令大宗商品龙头节节败退,国际原油价格迄今已经较高点跌去近四成。时隔8个半月,美国WTI原油期货首次跌破80美元/桶关口。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油价波动主要由全球通胀水平、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等宏观逻辑主导,基本面对油价虽有支撑但难以体现,本轮油价持续走弱预计对农产品、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也有利空影响,尤其是其直接影响的下游化工品价格,预计短期难有起色。

  原油多头节节败退

  文华财经数据显示,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自6月14日高点123.68美元/桶以来不断回落,9月26日交投于78美元/桶,累计跌幅约37%。

  “今年以来,由于全球通胀水平持续高企,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通过连续激进式加息来抑制通胀,这对全球经济形成明显打压,欧美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持续下跌,美国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美债长短期收益率也出现倒挂。随着欧美主要经济体持续加息,全球经济仍有继续下行的预期。在此背景下,石油消费将受到进一步影响,进而打压油价。”方正中期期货投资咨询部石油化工组组长隋晓影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在本轮油价下跌期间,油市供应端一度出现收缩预期,但并未提振多头信心。

  “欧佩克+的石油生产处于稳步增产周期,供应短缺风险并未成为现实,需求端受各国竞争性加息影响,衰退风险有所增强,美元指数不断走高使风险资产普遍承压,油价有所回落。”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李云旭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经济衰退逻辑在价格上体现为剧烈波动。

  供需结构维持紧平衡

  盘面显示,本轮油价下行期间,尤其是9月以来,其波动与美元高度联动。不过,期货月间价差作为更能反映基本面变化的指标,近期并未跟随油价走弱。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油价波动主要由宏观逻辑主导。

  李云旭认为,美元波动仍是影响油价短期走势的核心因素,但中期来看,全球油品终端需求及炼厂开工数据仍相对稳健,国际能源署(IEA)、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欧佩克(OPEC)的9月月报对今明两年的石油需求预估均未做实质性调整,需求实质受影响程度暂时有限。

  李云旭表示,短期来看,供需面暂不支持油价持续下跌,美元涨势趋缓后,油价或迎反弹,可关注相关期货产品的配置机会。

  东海期货能化分析师王亦路认为,从现货市场成交来看,许多油品贴水从7月末出现大幅回落,这和今年夏天旺季中汽油消费弱势有关,炼厂利润回落,现货需求有所走低。随着秋冬季来临,仍要注意到取暖需求相比出行需求具备更多韧性,叠加欧佩克+可能进行石油减产,四季度原油价格运行中枢或面临一定支撑。

  隋晓影指出,从基本面看,目前原油供需结构维持紧平衡。虽然经济走弱对石油消费形成明显抑制作用,但原油供给端增量不足令原油市场库存持续处在较低水平。经济进一步下行对石油消费的冲击相对确定,但原油供给端受到地缘局势因素扰动,未来存在一定变数。

  下游资产难有起色

  原油素有“工业血液”之称,其终端产品众多,是成品油及石油化工产品最主要的原料,对汽柴油、燃料油、沥青、PTA等大宗商品价格常常带来直接影响。

  对于本轮原油价格下跌给下游带来的影响,李云旭称:“原油终端产品70%集中在汽柴油等与交通出行密切相关的领域,与各行各业运输成本息息相关,也与CPI直接挂钩,油价持续走弱对农产品、金属等大宗商品的终端价格也有一定利空影响。”

  “从近期盘面来看,原油价格持续走弱已经明显拉低包括能化链条在内的商品品种价格。预计原料支撑弱化逻辑将会持续,能化品种在之后两个季度内大概率将呈弱势周期。”王亦路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与其进行波动极高品种的单边操作,不如寻找月差走弱的机会。油气自身方面,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供给端或维持短缺,包括油服、天然气管道及气站等板块的优质企业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原油价格下跌会导致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进而打压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因此石油化工品种整体运行趋势会跟随原油价格下跌。”隋晓影表示。

关键词:

相关新闻


石化化工发力供给提质 市场稳定恢复面临挑战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确定了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提出了扩大有效投资、丰富优质供给、稳定外资外贸、强化要素供给、激发企业活力5项主要工作举措,并配套保障措施。《方案》的发布实施将为推动石化化工行业平稳运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石化化工行业再获政策支持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实施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对稳定石化化工行业运行、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近日,工信部、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对今明两年的行业稳增长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工作方案》指出,通过扩大有效投资、丰富优质供给、稳定外资外贸、加强要素供给等手段,使2023—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平均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5%左右,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不含油气开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万亿元,乙烯产量超过5000万吨。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在产品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等多重因素冲击下,石化化工行业经营状况持续承压。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方案》的实施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对稳定石化化工行业运行、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统计局:前7个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439.8亿元 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

8月27日,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439.8亿元,同比下降15.5%,降幅比1—6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表示,总体看,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下一步,要有力实施宏观政策,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持续提振市场信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七部门要求:2023-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增速5%左右

“石化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支柱型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关乎工业稳定增长、经济平稳运行。”《方案》要求,2023-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工业增加值增速5%左右。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工业增加值增速5%左右。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不含油气开采)主营业务收入达15万亿元,乙烯产量超过5000万吨,化肥产量(折纯量)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


11位院士专家共议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7月22日,“双碳”目标下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11位院士专家围绕“双碳”目标下石化产业发展趋势、面临机遇挑战、转型升级方向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与措施,为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实现“双碳”目标凝聚广泛共识,推动石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渤海亿吨级油田群全面投产

渤海垦利6—1油田群实现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非整装大型油田开发技术体系。截至目前,垦利6—1油田群日产原油突破8000吨。据了解,该油田群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