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回落 下游商品做多仍待时机
发布时间:
2022-09-29 14:29
来源: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6月以来,强势美元令大宗商品龙头节节败退,国际原油价格迄今已经较高点跌去近四成。时隔8个半月,美国WTI原油期货首次跌破80美元/桶关口。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油价波动主要由全球通胀水平、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等宏观逻辑主导,基本面对油价虽有支撑但难以体现,本轮油价持续走弱预计对农产品、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也有利空影响,尤其是其直接影响的下游化工品价格,预计短期难有起色。
原油多头节节败退
文华财经数据显示,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自6月14日高点123.68美元/桶以来不断回落,9月26日交投于78美元/桶,累计跌幅约37%。
“今年以来,由于全球通胀水平持续高企,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通过连续激进式加息来抑制通胀,这对全球经济形成明显打压,欧美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持续下跌,美国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美债长短期收益率也出现倒挂。随着欧美主要经济体持续加息,全球经济仍有继续下行的预期。在此背景下,石油消费将受到进一步影响,进而打压油价。”方正中期期货投资咨询部石油化工组组长隋晓影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在本轮油价下跌期间,油市供应端一度出现收缩预期,但并未提振多头信心。
“欧佩克+的石油生产处于稳步增产周期,供应短缺风险并未成为现实,需求端受各国竞争性加息影响,衰退风险有所增强,美元指数不断走高使风险资产普遍承压,油价有所回落。”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李云旭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经济衰退逻辑在价格上体现为剧烈波动。
供需结构维持紧平衡
盘面显示,本轮油价下行期间,尤其是9月以来,其波动与美元高度联动。不过,期货月间价差作为更能反映基本面变化的指标,近期并未跟随油价走弱。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油价波动主要由宏观逻辑主导。
李云旭认为,美元波动仍是影响油价短期走势的核心因素,但中期来看,全球油品终端需求及炼厂开工数据仍相对稳健,国际能源署(IEA)、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欧佩克(OPEC)的9月月报对今明两年的石油需求预估均未做实质性调整,需求实质受影响程度暂时有限。
李云旭表示,短期来看,供需面暂不支持油价持续下跌,美元涨势趋缓后,油价或迎反弹,可关注相关期货产品的配置机会。
东海期货能化分析师王亦路认为,从现货市场成交来看,许多油品贴水从7月末出现大幅回落,这和今年夏天旺季中汽油消费弱势有关,炼厂利润回落,现货需求有所走低。随着秋冬季来临,仍要注意到取暖需求相比出行需求具备更多韧性,叠加欧佩克+可能进行石油减产,四季度原油价格运行中枢或面临一定支撑。
隋晓影指出,从基本面看,目前原油供需结构维持紧平衡。虽然经济走弱对石油消费形成明显抑制作用,但原油供给端增量不足令原油市场库存持续处在较低水平。经济进一步下行对石油消费的冲击相对确定,但原油供给端受到地缘局势因素扰动,未来存在一定变数。
下游资产难有起色
原油素有“工业血液”之称,其终端产品众多,是成品油及石油化工产品最主要的原料,对汽柴油、燃料油、沥青、PTA等大宗商品价格常常带来直接影响。
对于本轮原油价格下跌给下游带来的影响,李云旭称:“原油终端产品70%集中在汽柴油等与交通出行密切相关的领域,与各行各业运输成本息息相关,也与CPI直接挂钩,油价持续走弱对农产品、金属等大宗商品的终端价格也有一定利空影响。”
“从近期盘面来看,原油价格持续走弱已经明显拉低包括能化链条在内的商品品种价格。预计原料支撑弱化逻辑将会持续,能化品种在之后两个季度内大概率将呈弱势周期。”王亦路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与其进行波动极高品种的单边操作,不如寻找月差走弱的机会。油气自身方面,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供给端或维持短缺,包括油服、天然气管道及气站等板块的优质企业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原油价格下跌会导致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进而打压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因此石油化工品种整体运行趋势会跟随原油价格下跌。”隋晓影表示。
关键词:
相关新闻
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不断深入,能源领域的合作也从传统的油气进入到新能源领域,将开展能源全产业链合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中亚峰会发布的《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提出,各方支持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扩大能源全产业链合作,进一步拓展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领域合作,加强水力、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合作,深化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实施绿色技术、清洁能源等项目,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记者从5月9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在上海举办的2022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活动上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投电力总装机2.1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1.4亿千瓦,占比达到65.87%,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均居世界第一。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董宣)今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良好开局。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2.58亿千瓦;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5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其中风能和光伏发电量达3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8%。
石油钻采级黄原胶是一种高效、优质、环保型的石油钻采泥浆添加剂,使用范围广,对温度、酸、碱、盐具有极强的耐受性,可明显提高泥浆的渗透率和悬浮固体物质的能力,减少钻井过程中的压力,稳定井壁,降低对储油层的破坏,从而明显提高钻井、修井、完井工作的效率。它所独有的在低剪切情况下的高粘度,使低浓度的钻井液可以悬浮固体物质,能长期保持稳定。因此,它是高温高盐油田理想的驱油剂。
吊挂系统、监测系统有序前行,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小车自主穿梭,流水线上机械臂挥舞翻转;屏幕中记录产品信息的数字不断跳动……记者走进广东格兰仕4.0数智化基地柔性化生产线,一个充满活力的数智化世界扑面而来:每条生产线有17个机器人,每6.7秒就能下线一台微波炉腔体,生产线由电脑数字化控制,可以瞬间切换不同的产品生产模式。 近年来,格兰仕全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全产业链全面数智化转型提速,企业各个系统通过数智化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工业互联网生态,打通制造链条的各个环节。随着格兰仕集团新中台上线,各类数据在企业内部与伙伴、平台间对接与循环,完成全链路数字化“关键一跃”。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表示,格兰仕通过新中台系统与售后系统、库存管理等系统数据串联,真正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全系统数据闭环。
记者11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中国最大海上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立方米。 据了解,绥中36-1油田地处北纬40度的冰区,属于稠油油田,开发难度非常大。中国海油自主攻克海上稠油开发技术,具备了自主开发海上大型整装油田和稠油油田的能力。1993年,绥中36-1油田试验区成功建成投产,成为中国自营勘探开发的第一个海上现代化油田,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