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海拉尔钻井5天连创两项新纪录
发布时间:
2022-05-06 12:05
来源: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4月27日电(刘娟)近日,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40015钻井队施工的苏31-X55井顺利完井,钻井周期5.96天,创造了海拉尔苏区最快钻井纪录。同样是在该区块,仅仅过去5天又传捷报,4月25日,40016钻井队实现了月进尺6727米新突破,创出了海拉尔苏区月进尺最高纪录。5天连创两项新纪录,充分展现了铁人队伍严实作风,勇创一流的拼搏风貌。
今年以来,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坚持践行集团公司“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要求部署,第一时间在海拉尔探区投入钻机11部,在苏区展开施工。苏区地层倾角大,钻遇铜钵庙组时容易造成井斜超标。伊敏组地层较为疏松,成岩性差,易漏,易垮塌,井壁剥落多,增加井下复杂发生的风险。大磨拐和南屯组地层地层倾角大,断层多,井斜方位变化无规律,易出现井斜超标或定向出靶等问题,后期纠斜还严重影响机械钻速。
面对种种施工难题,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海拉尔项目干部员工弘扬严实作风,发扬会战优良传统,统筹协调,超前组织,通力合作,确保了防疫生产两不误。自2月11日启动后,该项目抢前抓早、主动出击,超前与甲方沟通协调,密切跟踪落实井位,积极推进施工手续办理,发挥生产系统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作用,优化施工队伍和钻机部署,确保了生产组织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连续性,推动了生产建设的平稳高效运行。
优化生产组织,提高生产时效。克服长途运输、冰雪路面等多重困难提前做好钻机运行计划,提前准备生产生活物资。提前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协调管排,铺设进井道路,确保了低洼井顺利施工。针对不同机型、井型、区块,合理安排井位运行,提前做好搬迁前和开钻的各项准备工作。40016钻井队每口井完钻前,提前做好下口井的平移准备工作,达到固井后即可随时平移,缩减了钻前准备时间。
严格技术举措,提高钻井速度。针对苏区的技术难点,通过优选钻头、优化钻具组合、优化钻井参数、“一趟钻”等举措提速。特别是针对易泥包钻头的难点,加强钻井液管理,确保钻头不被泥包,提升携砂能力。部分层位易造浆,提前加入黏土抑制剂,维护好钻井液粘度。钻井液性能的全程有效维护,缩短了钻进时间,实现了全井无短起,测井作业顺利到底,井身质量和固井质量均达到甲方要求标准。40015钻井队施工的苏31-X55井二开采用“一趟钻”方式钻进,螺杆结合MWD无线随钻仪器进行定向施工,提高了钻井速度,全井完钻井深2412米,钻井周期5.96天,机械钻速26.70米/时,创苏区块最快钻井纪录。
坚持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指数。他们坚持不安全不环保不施工的原则,严格执行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实施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全程布控,加大风险点、危险源的巡查频率,保障了施工安全有序。
截至目前,海拉尔项目共开钻33口,交井32口,进尺80642米。
关键词:
大庆油田,施工,钻井,生产,苏区,提前,海拉尔,钻井队,协调,安全
上一页
相关新闻
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不断深入,能源领域的合作也从传统的油气进入到新能源领域,将开展能源全产业链合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中亚峰会发布的《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提出,各方支持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扩大能源全产业链合作,进一步拓展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领域合作,加强水力、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合作,深化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实施绿色技术、清洁能源等项目,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记者从5月9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在上海举办的2022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活动上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投电力总装机2.1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1.4亿千瓦,占比达到65.87%,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均居世界第一。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董宣)今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良好开局。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2.58亿千瓦;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5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其中风能和光伏发电量达3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8%。
石油钻采级黄原胶是一种高效、优质、环保型的石油钻采泥浆添加剂,使用范围广,对温度、酸、碱、盐具有极强的耐受性,可明显提高泥浆的渗透率和悬浮固体物质的能力,减少钻井过程中的压力,稳定井壁,降低对储油层的破坏,从而明显提高钻井、修井、完井工作的效率。它所独有的在低剪切情况下的高粘度,使低浓度的钻井液可以悬浮固体物质,能长期保持稳定。因此,它是高温高盐油田理想的驱油剂。
吊挂系统、监测系统有序前行,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小车自主穿梭,流水线上机械臂挥舞翻转;屏幕中记录产品信息的数字不断跳动……记者走进广东格兰仕4.0数智化基地柔性化生产线,一个充满活力的数智化世界扑面而来:每条生产线有17个机器人,每6.7秒就能下线一台微波炉腔体,生产线由电脑数字化控制,可以瞬间切换不同的产品生产模式。 近年来,格兰仕全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全产业链全面数智化转型提速,企业各个系统通过数智化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工业互联网生态,打通制造链条的各个环节。随着格兰仕集团新中台上线,各类数据在企业内部与伙伴、平台间对接与循环,完成全链路数字化“关键一跃”。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表示,格兰仕通过新中台系统与售后系统、库存管理等系统数据串联,真正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全系统数据闭环。
记者11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中国最大海上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立方米。 据了解,绥中36-1油田地处北纬40度的冰区,属于稠油油田,开发难度非常大。中国海油自主攻克海上稠油开发技术,具备了自主开发海上大型整装油田和稠油油田的能力。1993年,绥中36-1油田试验区成功建成投产,成为中国自营勘探开发的第一个海上现代化油田,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