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批智能LNG动力守护船交付


       本报北京电(记者刘志强)5月28日,由中国船舶武船集团为中国海油旗下中海油服建造的国内首批智能LNG(液化天然气)动力守护船“海洋石油542”“海洋石油547”在江苏启东成功交付,填补了我国智能LNG动力守护船领域空白,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此次交付的两艘船舶可为海上油气开发提供值班守护、货物运输、救助以及对外消防等服务。该批船舶完全实现国内设计、国内建造,智能船舶系统、核心LNG储罐及供气系统、加注系统、主机、舵桨装置均实现国产化,标志着我国绿色化、智能化海工船的设计建造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该批船舶的最大特点是在原LNG动力守护船的基础上进行了智能船舶升级。为了将加装的智能设备科学合理地布置在全船有限区域,并减少对已有设备的影响,武船集团设计团队仔细研究规范,反复斟酌设计方案,最终将30余套智能设备、40余个智能传感器、280余个智能化监测点融入全船布置中,既实现了智能设备的良好运行,又保证了设备、线缆布置合理美观。

关键词:

智能,船舶,智能化,石油

相关新闻


我国渤海勘探发现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

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渤海深层油气勘探再获发现,亿吨级油田渤中26-6油田新钻探井测试产能创新高,新增油气探明储量超4000万立方米,推动该油田累计探明储量突破2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变质岩油田。


碳足迹管理推动绿色转型

当前,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对中国的供应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环保低碳要求。如何与时俱进地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加强产品生产全过程低碳化,值得研究。   产品碳足迹,是指一种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广义的碳足迹理念可以拓展到生活和服务领域,比如日常上班是开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差是选择飞机还是火车,不同的交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碳排放量;举办一次大型会议或展览,从场地布置到撤展清场,所有参与者的行为活动都对碳排放量产生影响。“足迹”二字,生动体现了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生命周期审视的理念,也是新形势下节能降碳工作向全过程管理和全流程覆盖进行拓展的内在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此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对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做出部署。


我国首次完成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

记者21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搭载我国自研“海经”拖缆地震勘探系统,完成了珠江口盆地260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这是我国首次完成超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作业,标志着我国自主海洋勘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对保障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自主可控、提升我国深海资源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海上最北油田日产原油突破1000立方米

12月6日,记者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我国海上最北油田锦州9-3油田日产原油达到1080立方米,成功迈入日产千立方米油田俱乐部。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投产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戴小河)中国海油14日宣布,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迈入新阶段。   渤中19-6气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区域平均水深约20米,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2000亿立方米、探明凝析油地质储量超2亿立方米,是我国东部第一个大型、整装的千亿方大气田。该项目主要生产设施包括新建1座中心处理平台、3座无人井口平台和1座天然气处理终端,计划投产开发井65口,高峰日产油气超5000吨油当量。


中国发现千亿方深煤层气田

记者23日从中国海油获悉,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2000米地层发现千亿方深煤层气田——神府深煤层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