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4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发布时间:
2021-11-05 09:07
来源: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石油牵头或参与的4个项目获奖。其中,寰球工程公司参与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石化院牵头、多家石化企业参与的“催化裂化汽油超深度加氢脱硫-烯烃分段调控转化成套技术”和华北油田参与的“复杂地质条件储层煤层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大庆油田参与的“新型聚驱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关键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7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37项。有8位外国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
关键词:
气田,天然气,海油,中国,技术,开发,清洁,勘探,产量
相关新闻
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不断深入,能源领域的合作也从传统的油气进入到新能源领域,将开展能源全产业链合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中亚峰会发布的《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提出,各方支持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扩大能源全产业链合作,进一步拓展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领域合作,加强水力、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合作,深化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实施绿色技术、清洁能源等项目,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记者从5月9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在上海举办的2022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活动上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投电力总装机2.1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1.4亿千瓦,占比达到65.87%,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均居世界第一。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董宣)今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良好开局。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2.58亿千瓦;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5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其中风能和光伏发电量达3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8%。
石油钻采级黄原胶是一种高效、优质、环保型的石油钻采泥浆添加剂,使用范围广,对温度、酸、碱、盐具有极强的耐受性,可明显提高泥浆的渗透率和悬浮固体物质的能力,减少钻井过程中的压力,稳定井壁,降低对储油层的破坏,从而明显提高钻井、修井、完井工作的效率。它所独有的在低剪切情况下的高粘度,使低浓度的钻井液可以悬浮固体物质,能长期保持稳定。因此,它是高温高盐油田理想的驱油剂。
吊挂系统、监测系统有序前行,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小车自主穿梭,流水线上机械臂挥舞翻转;屏幕中记录产品信息的数字不断跳动……记者走进广东格兰仕4.0数智化基地柔性化生产线,一个充满活力的数智化世界扑面而来:每条生产线有17个机器人,每6.7秒就能下线一台微波炉腔体,生产线由电脑数字化控制,可以瞬间切换不同的产品生产模式。 近年来,格兰仕全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全产业链全面数智化转型提速,企业各个系统通过数智化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工业互联网生态,打通制造链条的各个环节。随着格兰仕集团新中台上线,各类数据在企业内部与伙伴、平台间对接与循环,完成全链路数字化“关键一跃”。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表示,格兰仕通过新中台系统与售后系统、库存管理等系统数据串联,真正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全系统数据闭环。
记者11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中国最大海上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立方米。 据了解,绥中36-1油田地处北纬40度的冰区,属于稠油油田,开发难度非常大。中国海油自主攻克海上稠油开发技术,具备了自主开发海上大型整装油田和稠油油田的能力。1993年,绥中36-1油田试验区成功建成投产,成为中国自营勘探开发的第一个海上现代化油田,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明光路87号长和国际D座1513室
生产基地:陕西省咸阳市 兴平市化工园区(化工大道西)
联系电话:(+86)029-8621 3089
企业邮箱:xatz2011@163.com
销售总监:杨经理 (+86)187 0921 6757

手机站